[成长时评]“抽奖陷阱”围堵校园,监管何在?-pg电子娱乐网址

  |     |     |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抽奖陷阱”围堵校园,监管何在?
2022-03-17 10:23: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组校园门口抽奖游戏横行的现象,这类游戏专坑小学生。在不少小学周边,有很多文具店、小卖店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抽奖游戏,其中有些奖品还是三无产品,打开后有股刺鼻味道。这些抽奖游戏吸引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掏钱抽奖。很多孩子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记者对很多沉迷抽奖游戏的孩子进行劝导,几乎都无功而返,他们坚信幸运总有一天会到来,还称“赌一波单车变摩托”!(3月16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

  央视3.15晚会点名批评围堵校园的“抽奖陷阱”,涉及湖南益阳、常德、广东惠州、安徽六安等地一些小学的校园门口文具店、小卖店,抽奖形式包括抽龙珠、砸金蛋、集卡片等,还有一款名叫“现金大派送”的现金抽奖游戏也在风靡。在一家小店的现金抽奖游戏中,66枚金蛋里面只有7个蛋放置了现金奖,5个一元钱,2个五元钱,中奖金额仅仅15元钱,这种金蛋还可重复利用,中奖率和中奖额度完全由店家操控,带有一定欺骗性。

  这种抽奖活动用“陷阱”来形容毫不为过。因为它与正常的抽奖搞促销有着本质区别,正常抽奖活动是在促销商品的前提下进行。而这种抽奖活动相当于诱惑小学生花钱买彩票,且花了很多钱却一无所获。比如一种名叫“集邮”的抽奖游戏,即使暗访记者花80元钱购买了一整版共80张奖券进行体验,拆开后得到320个卡通形象,仍没凑齐任何一个中奖组合,每个组合都差一张,其他几款集邮抽奖玩具莫不如此。这无异于从孩子们的口袋中“掏钱”。

  掏孩子们的钱,增加的是家庭经济负担。这些年,一些孩子在校门口文具店短期内花费数千元购买卡包、现金盲盒、文具盲盒,造成家庭矛盾,有的甚至引发报警、投诉。前些年,“学生彩票”围攻部分中小学时,一些学生经不住诱惑,将家长给的零花钱全买了彩票,甚至连吃早餐的钱也全搭进去,零花钱花光了,就变着法儿向家长索要,如若不给,就耍赖不上学或不写作业,有的孩子甚至偷家长的钱博彩。

  从央视3.15晚会的报道来看,在花样百出的抽奖游戏中,很多学生尽管屡次不中,但依然沉迷其中,排队抽奖。可见,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很容易对抽奖游戏发展到痴迷程度。从既往事例来看,还有学生不分时间、地点,都在谋划如何抽奖,或炫耀、分享抽奖经历及经验,不仅影响课堂秩序,还可能因没注意听讲、作业完不成,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也会造成放学后四处逗留等隐患,还会互相攀比而过度消费、乱花钱。

  尤其是,而形形色色的抽奖游戏,容易抵消老师与家长关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导,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不劳而获、全靠运气的思想,也容易逐渐诱发学生的投机赌博心理——说穿了,那些经营抽奖游戏的商家正是利用孩子们的赌博心态谋取利益最大化。小学生是家庭的重托、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从小养成赌博恶习,长大后几乎是难以根除的。

  校园门口公开猖獗地上演着抽奖游戏,折射出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严重缺失,让人寒心!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那些抽奖虽非销售彩票,但性质几无差别,同样是销售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商品,理当在管辖治理之列。而对抽奖游戏风行知情的学校老师、家长、社会人士也该及时举报,将不法经营行为绳之以法,还孩子们以绿色、纯净、健康的成长空间。(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四川文明网pg电子娱乐网址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